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毕业生就业 冬去春来?

发布时间:2012-08-25|发布人: 齐鲁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浏览量:142

 毕业季已过,对于毕业生们而言,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已经开始了上班族的新生活,有的两手空空还在焦头烂额中,也有的握有好几张公司的offer无从选择。说来说去,为的还是找工作。

  2006年大学毕业生遭遇“就业的寒流”;2007年“寒流”变成了“就业的冬天”;2008年则彻底成为“就业的雪灾”。而自2009年起,毕业生就业开始“解冻”。那么,2012年的毕业生就业究竟是继续回暖,还是迎来新一轮冰封?

  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险中有升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钱静峰表示:“2012届毕业生从就业需求、就业质量、就业率上综合来看都是近几年中最好的。”

  据统计,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2%,比2010届略有上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确有持续上升的趋势。人力资源专家也称,与往年相比,今年企业的招聘数较去年上升不少,薪酬也普遍有所提升。

  自去年10月起,上海交通大学为应届毕业生一共举办了近1000场宣讲会、4场大型招聘会,到校招聘企业达4000家。“今年的招聘会上学生并不像往年那样一味跟风,可以用"淡定"来形容,择业目标比较明确。虽然参加宣讲会的人数下降了,但签约成功比例提高不少。”钱静峰告诉记者。

  但是,好形势仍然抵不过庞大的待就业人数。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接近680万人。加上从2003年至2010年累计的未就业人数,今年将有至少上千万的“就业大军”涌入社会各行业。今后几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也将有增无减。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孙至今工作仍没有着落,“别看我的学校、专业样样都好,出去照样会吃闭门羹,比你好的人多得是。”说起自己的心酸“求职史”,小孙脸上颇为无奈。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15万人,2011年是660万人,十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近5倍。十年前“人人稀罕”的大学生和“凤毛麟角”的研究生已经由精英化趋向大众化。

  面对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毕业生早有准备,希望避开“险滩”,从而导致了研究生和公务员报考的持续“高烧”。

  近日,吉林省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报考人数达到110621人,招考人数为2884人,总竞争比例为38.4:1。其中,长春市二道区地税局的基层综合管理职位报名比例达到1:1119。

  “竞争如此激烈,读研是眼下最好的缓冲之计”,北京语言大学毕业的小周9月将去中国人民大学读研。她认为,“与其在职场中肉搏,不如在校园中再充两年电。”

  专业挂上“红黄绿牌”

  2012年,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的特点依旧是工科类专业人才需求比较旺盛,而文理科没有明显增长。

  6月,麦可思研究院发布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所有本科专业门类中,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是工学(92.5%),最低的是法学(86.8%)。

  麦可思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娇告诉记者:“产业对于毕业生的求职有一定影响,比如,制造业、房地产业与经济形势关系比较密切,这些行业的就业会受到一些冲击。”

  因此,报告中的“红黄绿牌”专业预警十分引人关注。所谓红牌专业,是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今年被红牌警告的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的。

  相对应的绿牌专业,就是月收入、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

  同济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的小施不幸中了“红牌”,本以为毕业后终于可以跃过“龙门”,却没想到前景仍然是这样的迷茫与无奈。他说:“找了很多律师事务所都说不招人,只能先考虑其他行业了。”

  薪酬方面,腾讯-麦可思的网上调查显示,从2011年9月23日到2012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2届毕业生签约月收入最高的10个专业类中,工科类专业占绝大多数。其中,本科签约月收入最高的专业类前三位依次为地矿类(3401元)、测绘类(3344元)、能源动力类(3335元)。

  “90后”职场新人道阻且长

  如今,随着“90后”步入职场,不少企业也“领教”到了他们的鲜明个性。顾先生的公司下半年新招了6名大学生,其中5名是“90后”,结果3个月培训期还没结束就走了4个,使公司整个招新计划被打乱。然而,“闪辞”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单位伙食不好”、“上下班地铁太挤”、“公司装修太土,瞧着压抑”……

  顾先生坦言:“这些杂七杂八的理由实际上反映了当下年轻人自我意识强、不太能吃苦、爱张扬个性的特点。”

  另一方面,不少企业表示,刚入职的大学生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没有上下级观念,注重个人兴趣而非工作待遇,这些多元的职场个性都是“90后”求职者的优点。企业今后也会调整自身来适应年轻人的需求。

  对此,人力资源专家呼吁,对于“90后”职场新人,高校应在职业规划上给予更多指导,社会和企业也不妨多些宽容和理解,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尽管“90后”就业者给市场带来一股新风,但仍没有摆脱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比如:落户难、蚁族现象、扎堆一线城市等。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一带,其中“北上广”依旧是最热门城市,就业全国化趋势明显。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

  目前,2013届毕业招聘工作已经开始。虽然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呈上升趋势,但钱静峰对下一年的形势并不乐观,“目前看来企业普遍在缩小招聘规模,而且国家总的经济形势不太好,中小企业的招聘数量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