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两会代表委员谈如何破解“用工荒、就业难”问题

发布时间:2012-03-09|发布人: 齐鲁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浏览量:53

最近,一边是从东部沿海到中部逐渐蔓延的“用工荒”,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中国就业领域这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正困扰着大批企业和应聘人员。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在经济增速目标回调的背景下,如何确保就业稳定增长,如何实现社会更加充分地就业,成为本次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是一个劳动力人口大国,解决就业问题,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221万,这个数字是历史上最高的。同时,中国的登记失业率为4.1%,处于历史同期较低水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增超过1000万。这组数据表明,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中国在就业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压力。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本次两会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最主要的矛盾是总量的压力和结构性的矛盾并存。所谓总量的压力,就是我们今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达到2500万人,2500万人当中,其中超过一半是青年就业者。我们还要有900万到10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所以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就是结构性的矛盾。所谓结构性矛盾,就是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招工难,(就是)出现了技工和一线普工并存的招工难现象,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就业难。”

  与“用工荒”相伴而行的问题是“就业难”。据报道,目前在就业困难度排名前三甲的人群中,大学毕业生压倒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高居榜首。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了680万,而且在整个“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仍将处于一个就业人数的高峰期,年均700万左右。

  有学者认为,高校毕业生的增加,意味着普通劳动力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用工荒”的现象。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庆云谈到,十几年来,中国大学的招生规模扩大了很多倍,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一年的招生规模在几十万人,现在是几百万人。目前,大学在校生的存量有二千多万,换而言之,这也意味着普通劳动力和十几年前相比少了上千万人。“你看大学生的就业难,反映的不仅仅是高等学校的难,还反映到整个社会的难,整个就业的供求问题,其实,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说转就转,转的话有很多问题。”

  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认为,不光农民工,大学生也同样需要培训,可以把培训环节放在学校,在学校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表示,解决大学生就业,自主创业是一个好选择。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认为,要引导大学生拓宽就业思路,同时国家也要尽快建立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